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支撑,更是构建“三全育人” 格局、培育德才兼备时代新人的关键路径。为推动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深度融合,让专业课程既传 “知” 又传 “道”,4 月 3 日下午,化工教研室主任于艳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程思政案例专题研讨会,围绕化工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展开了一场有温度、有深度的教学研讨。

本次研讨会以“专业课堂融入家国情怀” 为核心主题,聚焦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衔接。活动伊始,全体教师共同观摩了郭家林老师主讲的《化工仪表与自动化》课程中仪表章节的教学片段。课堂上,郭家林老师并未局限于仪表工作原理、操作规范等专业知识的讲解,而是结合课程内容延伸至行业现实,让课程思政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。通过对比国内外仪表核心技术发展现状,重点分析了我国在传感器精度、信号处理算法等关键领域的突破与仍需攻克的难题,以国产仪表性能验证、选型标准的实践案例为切入点,生动阐释了“核心技术自主可控” 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、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意义,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与国家需求的紧密关联,鼓励大家立足专业、潜心钻研,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贡献青春力量。
教研室主任于艳在总结时强调,化工类课程具有实践性强、与产业联系紧密的特点,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。她鼓励全体教师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,进一步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,将家国情怀、行业责任、科学精神等价值理念融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,避免“思政标签化”,实现 “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、价值塑造” 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,让专业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。 此次研讨会为化工教研室教师搭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交流平台,有效凝聚了教学共识、拓宽了实践思路。老师们纷纷表示,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,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,让价值引领在专业教学中自然渗透,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担当的新时代化工人才。
( 文/图 郭家林 编辑 刘彦峰 审核 乔成芳)